碧桂园集团老板杨惠妍,将所持碧桂园服务20%的股权,无偿捐赠给“国强公益基金(香港)有限公司”,后者承诺十年持股,并将投票权继续委托给杨惠妍。
按照当前股价,这笔捐赠价值高达近60亿港元。捐赠之后,杨惠妍在碧桂园服务实际持股下降至16.12%。
市场信心脆弱的当下,这实质上是一个资产隔离动作,引发了市场极大不安。
(相关资料图)
(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部分宗旨)
香港国强公益基金成立于6月13日,公司类别是无股本担保有限公司,也是香港税务局认定豁免利得税的慈善机构,所有收入与利润用于慈善。
杨惠妍强调,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拟将捐赠股份,用作支持香港及大湾区科学、教育文化、健康及青少年成长,资助弱势群体、赈灾以及内地乡村振兴等公益用途。
此次捐赠者是杨惠妍,主角却是小她6岁的妹妹杨子莹,后者是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创始人,目前也是碧桂园执行董事,主要负责财务融资事项。
根据注册资料,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董事有三名:杨子莹、李静、罗劲荣。其中杨子莹拥有香港身份,后两者为中国身份。
李静是碧桂园集团品牌与社会责任中心负责人,同时她还担任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。
罗劲荣是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,主要负责扶贫事宜,同时也是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。
如此来看,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与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,虽然在股权架构上没有关系,但在实际运作中,有着品牌统一性与业务协同性。
这是一个慈善行为,按照香港税务局规定,只有当慈善机构将所有收入与利润,用于慈善用途时,才能获得税务豁免,其中就包括碧桂园服务分派的股息。
按照捐赠股份数量,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预计每年将从碧桂园服务获得股息收入1-3亿港元。
香港税务局也规定,任何慈善团体创始人和董事,均不可以从慈善团体中获得薪酬及分配利益。
(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关于收入、财产及雇佣的规定)
考虑到杨子莹在碧桂园控股并未持股,只领取董事薪酬,加上其业务范围主要在香港,此次股份捐赠,更像是对其负责家族慈善价值传承的安排。
可以看成是一次财产分配,杨惠妍执掌碧桂园集团,杨子莹旗下基金会,成为碧桂园服务第一大股东,只是其家族财富传承方式是慈善。
这确实也是一个资产隔离动作,碧桂园服务20%股份被隔离保护,不受任何法律行动影响。
至于这种资产隔离到底是结果,还是目的,考虑到杨氏家族财富规模,这种隔离可能只是结果而已。
就算考虑到碧桂园未来陷入困境,这笔资产相对于杨氏家族的财富规模而言,也只是很小一部分。
碧桂园服务真正的争议,反倒是上个月总裁李长江低位斩仓,看起来是一个很不顾大局的动作。
7月19日,李长江分别以8.68港元/股、8.85港元/股挨个,出售194.49万股、128.3万股碧桂园服务股份,总计获得资金2923.6万港元。
这个资金规模,与李长江在碧桂园服务上市后落定的财富相比,确实不值一提。
2018年上市前至今,碧桂园服务总计有两期购股权计划,第一期李长江获得1095.89万股,上市以来股价常年在三五十元以上,至少让李长江获得了数亿港元的收入。
第二期李长江获得700万股,截至目前尚剩579万股未行权,行权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太大,行权即亏损。
2021年底,为了释放信心,李长江在二级市场增持128.3万股,成本价在47港元/股左右。
截至2022年底,李长江拥有碧桂园服务901.79万股,其中128.3万股为2021年底二级市场购入,194.49万股为上市前的购股权计划获得股份;剩余579万股为2020年购股权,行权价格为50.7港元/股。
也就是说,此次李长江出售的股份,一部分是上市前低价获得的购股权,一部分是亏本出售2021年底所增持股票。
李长江在碧桂园服务每年获得上千万元年薪,在如此低位斩仓离场,确实是一个利空因素。
碧桂园服务的争议,联系到碧桂园集团上半年亏损与配股,让市场的恐慌程度达到最高。
从整个行业来看,碧桂园亏损只是一个缩影,房企当年收入与成本支出是不相匹配的,只要房价在下降,销量无法企稳回升,亏损将始终是行业问题,而不是单个房企问题。
如果行业价格与销量继续低迷,大部分房企都会倒下,只是时间早晚问题,仅留下那些有无限信用支撑的企业。
杨惠妍仍然持有碧桂园50%以上的股份,相对其他民营房企,有充足配股的空间,主要是看价格与契机。
市场不愿意看到碧桂园倒下,杨氏家族应该更不愿意。
标签: